0
ELAC 喇叭
Elac SUB 3070, Hi End 超低音
2019-01-18

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您用不用超低音呢?一般提到超低音,都會聯想到家庭劇院的多聲道應用,5.1、7.1聲道的「.1」就是指外加一顆超低音;若見到「.2」的標示,那就是外加兩顆超低音。不過,超低音可不只能用在家庭劇院,兩聲道系統也可以搭配超低音使用。

超低音,Subwoofer,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發出比「低音/Woofer」更低音域的喇叭。在一些大型喇叭上,會有大尺寸的低音單體,專專負責最低音域(可能在150Hz以下)的發聲;或者有的廠商會替喇叭配上低音柱,好提供最低音域的延伸。這些特別配置的低音,至少都能延伸到40Hz以下,甚至低於20Hz者也有。如果系統能如此,當然很好,那是一個音域全面(full range)的喇叭,可是,貴啊!一般人怎麼負擔得起這類的喇叭呢?所以,如果有獨立的超低音輔助,那就可以解決現有喇叭低音延伸有限的問題了。
 
Elac Adante Sub 3070超低音設計簡潔俐落,箱體做工扎實,表面烤漆處理細緻,前窄後寬,兩只低音單體背對背朝兩側發聲。

此外,低音發聲很吃電流,如果一對喇叭想要讓喇叭效率高,很好推,但是又要兼顧音域全面的性能,有沒有解決方案呢?有的,有的廠商索性將喇叭的低音獨立出來,中高音為被動式,低音則採用主動式,這樣一來,用家自己的擴大機僅需驅動中高音,低音由內建的擴大機驅動,這樣就不必考慮驅動的問題。

有原廠幫忙解決所有問題,那當然太好了。如果換成自己來,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首先,要挑對超低音。什麼叫挑的對?市面上超低音的價差很大,有15吋超低音賣不到一萬元的,也有不過是雙7吋超低音,就要十幾萬的。該怎麼選?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如果僅是看電影,希望爆炸聲更震撼,太空船起降更有壓迫感,只要量感,不求細節,低價超低音也能滿足需求。如果要求低音反應速度要快、要俐落,超低音箱體不能因為振動而跟著轟,希望能即便是低音域也能有細節,那麼,預算就不得不提高一點。倘若您是要拿來搭配兩聲道使用,補足既有喇叭低頻不足的缺陷,那麼,您聽音樂時對音質的要求有多高,超低音的品質也得跟得上才行。

我不是電影咖,但絕對是音樂迷;我可以半年不看一部電影,卻不能一天不聽音樂。我信,U-Audio的讀者裡也有很多是像我這樣的人,對於「我們」這一類的人,超低音真的有用嗎?十幾萬的超低音值得買嗎?這是我這篇文章要回答的問題。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拿Elac Sub 3070超低音來研究。這顆Elac當前的旗艦超低音定價十萬餘,甚至比不少5支喇叭的多聲道系統還貴。嫌貴嗎?先聽我講一講它有什麼料,我們再來評估它貴不貴。
 
背後端子很簡單。您可選擇以擴大機喇叭輸出,以類似bi-wire雙線連接方式接Sub 3070,也可以利用前級輸出或環擴的超低音類比輸出給它,類比輸入有RCA和XLR可選。

密閉式設計,雙12吋AS振膜低音

Elac Sub 3070隸屬於Adante系列,這是Andrew Jones加入Elac後的另一傾力之作。不過,雖然AJ很會設計喇叭,終究不是系出Elac一派的,他有自己的觀點,因此AJ設計的喇叭單體用的「很不Elac」,Adante系列更是採用同軸單體。不習慣嗎?我也不習慣。還好,這個Sub 3070雖屬Adante系列,但看起來不算特異,說是Elac家人,還信得過。

Sub 3070採密閉式設計,雖然少了低音反射式在結構上增加的量感,卻能收到更乾淨、快速的低頻。它配有兩只12吋的AS(Aluminum Sandwich)振膜低音,這是Elac的招牌振膜,振膜前後兩層是鋁合金,中間是發泡材質,彼此間以特殊膠質黏合,透過這個鋁合金三明治的結構,賦予單體高剛性、高阻尼的特性。

但Elac Sub 3070的設計仍有特別之處。一般設置兩只單體朝外發聲的超低音,會為了達到完美的Push-Push等壓工作,而讓兩顆低音單體背對背,使單體同步運動,而且可以透過背波壓力相互抵銷的方式減少振動。理想狀況下,可以達到觸摸時感覺不到振動的程度。這種作法在超低音上經常可見,甚至也可見於中大型的落地喇叭上。Sub 3070怎麼做呢?兩只單體一樣是背對背,卻是以一個角度略略向前,由前望去,呈現V字型,而非以180度背對背設置。Sub 2070也是Push-Push設計,很標準地讓兩只低音一上一下背對背工作,所有設計都非常合理;但Sub 3070這樣設計,著實讓人想不透。又是一個AJ的創意。
 
它配有兩只12吋的AS(Aluminum Sandwich)振膜低音,這是Elac的招牌振膜,振膜前後兩層是鋁合金,中間是發泡材質,彼此間以特殊膠質黏合,透過這個鋁合金三明治的結構,賦予單體高剛性、高阻尼的特性。

內建獨家BASH放大線路,足有1200W

主動式設計的Sub 3070內建1200W的擴大機,負責驅動兩只12吋的AS低音。而且這個擴大機有學問,原廠稱之為BASH(Bridged Amplifier Switching Hybrid),意思是「橋接放大交換混合式電路」。這是什麼?這是Elac開發出來的放大線路,結合了AB類放大的音質優勢以及D類放大的高效率。Elac認為市面上最常見的AB類放大,音質好,出力強,是很好的擴大機工作方式;缺點是能源使用效率只有約50%,另一半的電都化成熱能消耗掉了,相當可惜。另一面,D類放大效率很高,體積小、出力強、溫度低、耗能少,很適合放在超低音裡做主動模組,或做成其他小機箱的擴大機。可是,傳統的D類放大音質不夠好。Elac的BASH放大線路,就是結合AB類和D類放的優點,卻能藉由互補而解決了缺點問題。

Elac以AB類放大線路為主,可是,AB類放大線路所需要的電壓往往是恆定的,這就造成電能的浪費。Elac的工程師為其搭配一組會主動偵測輸入訊號的交換式電源,這樣,就只供應需要的電壓給AB類放大線路,頂多是多留一點餘裕,比起傳統設計的AB類放大,效率更高。經過多年的研發,這個BASH的放大電路也更為成熟,在Sub 3070裡搭載的就是新款的BASH核心。
 
背後沒有太多控制介面,所有的功能操作都在手機App裡。網路端子則是為了日後韌體更新或遠端檢測用的。

箱體漂亮且扎實

一般來講,超低音的延伸要夠低,喇叭的單體就要夠大,這是物理定則。可是,為了低頻延伸,箱體也要跟著大。你要發出多麼低的頻率,多少低頻,容積必須列入計算。所以,超低音最讓女主人詬病的無非就是它的體積,擺在客廳哪裡都不好看。Elac也知道這個問題,他們這幾年推出的超低音一方面在外觀上考究,例如採用高品質的鋼琴烤漆,不僅好看還能強化箱體,二方面他們也盡量不要把超低音做得太大,因此,即使如Sub 3070這樣搭載雙12吋低音的超低音,整體也不至於笨重,而且極簡外型很容易搭配裝潢。

它的箱體非常扎實堅固,這對超低音來講很重要。當超低音工作時,因為氣壓變化劇烈,箱體一直在承受壓力,美國的喇叭廠Magico甚至曾提出測試數據,證明超低音工作時箱體會發生形變,一旦有形變,音壓越大,失真越高,當整個箱體都在形變和振動時,聲音質感怎麼會好?這也是為什麼平價超低音很難出好聲的其中一項原因。不過,價格昂貴的Magico Q-Sub不是人間可食得的鮮味,相對來講,Elac Sub 3070實惠太多,這樣一個超低音能為聲音帶來多大效益,我等一下再說。
 
超低音底部有鋼材支撐底板,並有可調高度的尖錐架起,以隔絕振動,並藉此減少超低音與地板的共振,使低音更乾淨。

無線控制帶來超絕便利

這幾年Elac所推出的超低音開始廣泛應用藍牙控制,這對使用者來實在是一大福音。超低音要調,而且要邊聽邊用邊調,手動操作的傳統超低音,用家得起身跑個好幾回,十分折騰。加上超低音的操控介面都在背後,手還得伸到後面,再探個頭過去,一手轉旋鈕,一手拿手電筒照光,這已不是折騰,是自虐。但是,有了藍牙控制,一切就方便了。
 
App進入頁面如左,會自動抓到已經開機的Elac超低音。EQ模式四種可選,下方則是音量控制。點選上方的超低音後可進入右側選單,有相位、延遲、自動開關機、低通分頻點、EQ參數、自動EQ偵測等選項。

手機App打開,會自動抓到已經開機的Sub 3070,所有操控都一手掌握,可以切換電影(Cinema)、音樂(Music)、平直(Flat)、深夜(Night)模式等四個預設的EQ,下方則是超低音的音量控制。此外,您點一下螢幕上的Sub 3070圖樣,就會進入設定頁面,在這裡,您可以手動調整各項參數。包括相位(0-360度連續可調)、延遲(0-20ms連續可調)、低通分頻點(40-150Hz連續可調)、EQ參數(parametric EQs)、自動EQ測試等功能。關於超低音的各項參數設定都在這個App裡,不需要跑來跑去手動調整,也不需要使用到電腦,手機就可以了。甚至,連Auto EQ的測試都直接使用您手機的麥克風。
 
左圖為低通分頻點設定,又突圍更細緻的分頻參數設定。

那要怎麼知道Sub 3070已經接收到我在手機上所做的指令了呢?在Sub 3070前方底部有一個綠色的LED燈,一旦接收到遙控指令,燈號就會閃一下,燈光打在地上,您可以看得到,卻因為反射光較為柔和而不會受光線影響而分心。這個設計也顯示出原廠的巧思。

Elac這幾年陸陸續續推出了好幾款採用App控制的超低音,產品線上還需要手動調整的僅剩下Debut S8、Debut S10.2等入門產品,恐怕不久就會看到Elac全線超低音產品都採App控制。不過,要提醒用家的是,Elac推出了新版App,下載時,請認明「Sub Control 2.0」,如果下載到舊版App,是沒辦法使用的。
 
若採用自動EQ,App會請求取用麥克風,接下來根據指示完成自動EQ設定。

假設命題:兩聲道純音樂好,劇院一定好

試聽過程都在U-Audio試聽室裡。我搭配的主喇叭是KEF LS50,這對喇叭的低頻截止點到79Hz(-3dB),幾乎相當於THX的80Hz規範,我認為這是拿來搭配超低音示範的最佳配角。擴大機有兩台,一個是Linear Acoustic LAV-60 MK2綜擴,一個是Integra DTR-50.7環繞擴大機。我主要是以LAV-60 MK2為參考,採用Elac原廠所建議的:以喇叭線連接超低音方式架構2-1聲道;但我又以DTR-50.7作對照組,比較透過環繞擴大機內建的分頻設定與使用Elac Sub Control App的設定有無差別。

因為我這篇試用報告,主要就是針對「拿Sub 3070組2.1聲道」的實驗,所以不考慮劇院效果。基本上,只要純音樂放得好,劇院就一定好。因為超低音本來的主要用途就是劇院,影片裡都有超低音的聲效,只要系統的設定對了,超低音效果一定嚇嚇叫。但是純音樂不是這麼回事,音樂CD裡只有兩聲道的訊號。因此,怎麼和主喇叭分工,把音樂播得更好,這才是超低音的本事。我再說:一個超低音,純音樂放得好,劇院就一定好。
 
 
廣告

實驗回合一:綜擴接法

第一回合,就是單純地以兩組喇叭線連接LAV-60 MK2綜擴的喇叭輸出端子,一組給LS50,一組給Sub 3070,這是Elac原廠建議的接法,這接法可想成雙喇叭線(bi-wire)連接。我把Sub 3070放在兩個喇叭的中央略後的位置,開啟App後,大概等待5秒就抓到了Sub 3070,我將EQ模式設定在Music。先把超低音音量拉到最小到底,分頻點設定在80Hz(後來我又試著調高到86Hz,憑耳聽兩者差異不太大),相位維持在0度,不做任何延遲設定。挑了一段有低音提琴和腳踩大鼓的爵士樂,然後開始拉音量。

超低音的音量設定當然豐簡由人,但我願誠實以告,超低音的增益/音量太多,低頻量感太多,會轟隆作響,那會完全破壞音樂的原始均衡。那要調多少才最適當呢?最恰當的音量應該是:讓人感覺到原來受限於主喇叭延伸性的低頻下段被補上了,那就是最適當的量。加了超低音,卻要不感覺有超低音的存在。打個比方,我用的喇叭是KEF LS50,超低音調好了,我該感覺好像在聽KEF Blade一樣,那就調對了。
 
所以,先調分頻點,再調音量。試聽樂段則一律採用自然樂器,因為電子音樂沒有基準可言,量感很難抓,非得自然樂器不可。選樂是Oscar Peterson的「We Get Requests」專輯,鋼琴的頻段都在LS50的掌握之下,但鼓聲和貝斯就有很多低音域的份量。倘若不開Sub 3070,音樂呈現清新透明的畫面,多虧了同軸單體,LS50放起音樂活生感很好。加了超低音呢?在適當的增益下,音樂變得更為完整,鼓聲原本是乾癟的,低音大提琴的琴身共鳴豐富了起來。單聽LS50,像是來了一盤從熱水中撈起的燙青菜,加了超低音,就是把肉燥給淋上,那個好吃?

實驗回合二:環擴接法

第二回合,我換上Integra環繞擴大機,並且改以訊號線連接。DTR-50.7裡頭有完整的多聲道喇叭分頻調整,我可以調整主喇叭的高通分頻,也可調整超低音的低通分頻,甚至可以設定喇叭擺放與座位的距離。訊號線使用惡堡老田做的超低音專用線,連接環擴與Sub 3070上的LFE端子。一旦這樣聽,細部參數設定都交由環擴設定,手機App就置身事外了。不過,Sub 3070的音量控制還是可以用。兩相比較呢?在銜接度上,我個人認為第一回合那種接法的銜接度更好,因為DTR-50.7的分頻點是10Hz為單位一格一格調,不像Sub Control App裡面是連續無段的調節,還有分頻交越點附近的微調,在分頻點附近不是有點過多,就是感覺稍少,總比不上第一回合的設定那樣自然。可見Elac這個Sub Control程式果真實用。

實驗回合三:取代原廠低音柱?

還有第三回合。我玩性大起,一旁有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與Submonitor MK3低音柱,這是U-Audio編輯們愛用的參考喇叭。這喇叭是兩件式的組合,由書架喇叭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上選購的低音柱Submonitor MK3搭配而成,兩者結合使用,要以原廠指定的方式以跳線連接,因為低音柱裡有專屬分音器,組合使用時,是透過低音柱內的分音器分頻給Admonitor書架喇叭。我的新命題是:如果買了類似的喇叭,原廠提供了專屬低音柱可供升級,但我可不可以買一顆Sub 3070這樣的超低音來代替呢?到底,這些低音柱都不便宜,往往比上半截的書架喇叭還要貴很多,但一只超低音就便宜了,即便用到Sub 3070這種Elac旗艦超低音,售價僅是購買低音柱的1/3。如果這樣好用,豈不賺到?
 
經過比試,我認為Sub 3070大概有低音柱的七成表現。事實上,在低音的延伸性上,Sub 3070可以潛得更深。18Hz的底限是數百萬、上千萬的喇叭才有的低頻,CC的Submonitor也辦不到,Sub 3070可以。所以,在播放Léon Boëllmann的管風琴音樂「哥德組曲」時,我可以感覺到一些最底部的深沈低音,透過Sub 3070更能感覺的到。不過,加裝低音柱的CC喇叭,低音表現方式和2.1系統設定不一樣。這在聽管弦樂時較明顯。管弦樂裡的低音弦樂部多位於右方,所以低音位置會比較靠右。雖然Sub 3070在以兩聲道綜擴做2.1設定時,它是以喇叭線分左右聲道連接,以此推知這兩只低音分別負責左右聲道的低音。然而實際聆聽時,卻覺得CC喇叭以搭配低音柱的方式放出來的管弦樂舞台比較正確自然,在2.1聲道的設定下,我花了很多時間調整,低音位置偏中靠內;除非我把超低音向右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覺得Sub 3070做2.1聲道設定,大概是喇叭原廠提供的低音柱表現的七成;這是一個比較後提出的概略評價,而且是基於CC喇叭的使用經驗得來的。
 

負擔得起的Hi End級超低音

與其說是評論,這篇更像是試用報告。我僅把Sub 3070拿來做兩聲道系統的搭配,誠如前文所述,如果兩聲道表現得夠好,電影音效一定也好。反之,看電影很過癮,拿來配兩聲道就不一定夠水準了。Sub 3070的低音延伸性能卓越,反應夠快,低頻聽來乾淨,使用在對聲音要求嚴苛的兩聲道上,也有顯著效果。加上其無線控制的便利性,以及專業細緻的程式化設定,我認為它是需要超低音、且要追求卓越性能的消費者,應該優先考慮的產品。比它便宜的超低音很多,但Sub 3070是站在一個與它們不同的基準上;比它更貴的超低音也有,但Elac Sub 3070卻說出了什麼是高性價比—具有Hi End超低音的實力,卻無Hi End的售價。


在Sub 3070超低音下方有綠色LED燈,透過地面反射,用家可以確認超低音在開機狀態,並確認接收到來自裝置的遙控指令。編輯部放置50圓硬幣在Sub 3070上,播放低音強烈的樂段,硬幣不為所動。

器材規格

型式:主動式超低音
箱體:封閉式設計
單體:2 x12吋AS Cone
頻率響應:18 -180 Hz
分頻點: 40至150 Hz,連續可調
擴大機類型:橋接擴大交換混合電路(BASH-Tracking)
最大擴大機功率:1200瓦
待機功率消耗:1瓦
最大功率消耗:1800瓦 (full load)
輸入端子: 2 x line-channel (XLR); 2 x line-channel (RCA); 2 x Speaker level
資料傳輸:LAN(控制)、USB(韌體更新)
外觀:鋼烤黑、鋼烤白、玫瑰木紋
附件:AC電源線
尺寸:435 mm x 516.8 mm x 476.3 mm
淨重:35 kg
定價:14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