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器材評論劉大師
/器材評論/劉漢盛
同時擁有4π與Jet,誰與爭鋒?
評Elac Spirit of Music喇叭
搭配試聽器材
訊源:Vimak DS-2000/DT-1000。前級:mbl 6010。後級:Manley 350。喇叭:Magnepan MG3.3R,Mirage M-1s。
Elac的產品在論壇上已經露臉過很多次,同廠的高級系列Linear Acoustic同樣也多次露臉。然而,後來才成為論壇讀者的音響迷恐怕不知道Elac的歷史,僅知道他們成立得很早。事實上,這個在1926年就成立的Elac與現在的Elac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他家倒真的是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其中最為台灣音響迷熟知的就是Elac唱頭與錄音座。只不過後來情勢變遷,因為經營困難,老Elac不得已將公司分為二部份,其中漁業探測部門在1978年賣給同行Honeywell,音響部門則到了1981年才賣給John+Partners。
有效率的德國公司
到了1984年,,Elac「部門」得到Axiom喇叭公司的加盟,才正式跨足喇叭製造領域。所以說,雖然Elac這個名字在1926年就已經存在,但是與台灣音響迷有關係的喇叭生產則是在1984年才開始。二年後,他家巨大喇叭250-4π面市,也就是從1986年開始,他們就有了那個聞名的香菇頭4π高音。有關Elac的詳細歷史,請讀者們參閱「音響論壇」第25期第130頁,那裡有非常詳細的敘述,我不好意思在這裡抄錄賺取稿費。
至於John+Partners公司,則是位於德國北部一個叫做Kiel的地方,佔地一千多坪,員工約七十位。包括他家比較高級系列的Linear Acoustic CD、擴大機、喇叭系統、ARES喇叭、Elac喇叭以及設計喇叭開發軟體的ETS(Elac Technique Software)部門都在那裡。這七十位員工從喇叭單體的生產到擴大機製造通通一手包辦,可見他們辦事效率之高,同時個人平均生產力恐怕也很驚人。
在Elac的網頁上,他們特別強調他們的品質,並且提出十年保證的口號。或許消費者不知道Elac近年不僅厲行品質管制,廠房在1994年還得到環保獎;也擁有ISO14001認證。由此亦可知Elac近年聲譽日隆並非平白得來,而是公司整體再造的結果。
背板最複雜的喇叭
有關Elac的種種就此打住,接下來我們該來談談這次評論的主角Spirit of Music。從Spirit of Music的外觀架勢中,一般人就可以猜出它一定是目前Elac的旗艦。您看看,Elac有哪對喇叭身上同時採用香菇頭與Jet高音單體的?再繞到背後,您會看到一大片金屬板,上面有許多開關扳手以供調整那二個高音、超高音單體,這看起來多複雜!再來看看那瘦長金字塔造型的喇叭箱身以及貼皮的精緻程度,在市場上不是更具競爭力嗎!
同時擁有香菇頭與Jet高音單體
好了,讓我們話說回頭吧!我們都知道Elac那個香菇頭是以薄達0.006mm的鋁膜為振膜的,它振動之輕盈與頻率延伸之高(可達35KHz)可說是細緻音質所不可或缺。而那個Jet氣動式高音的理論來源雖然來自Oskar Heil(海耳)博士,不過經過振膜材料的改良以及施工品質的提昇,它早已今非昔比。Jet高音單體所展現出來「甜美」的特質早已人人皆知,Burmester喇叭就是最佳例證。您知道嗎!一個Jet氣動式單體的振膜大約等於十個一吋凸盆高音單體的振膜量。想想看,在Spirit of Music身上光是一個Jet高音就等於別人十個高音單體,難怪Jet單體的高頻那麼的輕鬆飄逸不緊繃。
三明治式紙盆形成強力活塞
在Spirit of Music身上,除了光芒四射的香菇頭以及Jet高音單體之外,底下那幾個亮晶晶的鋁色中、低音單體也不可不提。我們都知道那是Elac獨家的鋁膜三明治式單體,它是以紙纖紙盆再黏合上一層約0.2mm的鋁膜而成。用手摸這層鋁膜會以為它不是金屬,因為觸手並不冰涼。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不知道香菸盒裡的錫箔紙有多厚,0.2mm是不是比錫箔紙還厚?
有關這種三明治作法的單體,法國JM Lab相當有經驗。它的好處不外乎藉著紙盆既能吸振(具有較高阻尼特性,能吸收紙盆殘餘振動)又有足夠剛性以承受大功率的特性,來達到設計上的要求。為了達到較大的剛性,Elac讓這類單體的振膜以一體成型的方式生產,中央並沒留下圓孔。換句話說,音圈直接與內凹型振膜耦合,省略以防塵罩蓋住音圈隙的手續。
Spirit of Music採六單體、五音路設計。最底下二個直徑18公分的單體負責低頻,再往上那個18公分單體負責中頻,再往上那個11.5公分單體負責中頻與中高頻,Jet負責高頻,香菇頭當然負責極高頻。分頻點就設在180Hz/760Hz/2.6KHz/9KHz上。喇叭平均阻抗為4歐姆,效率大約87-90dB之間。體積為1482X300X365/377mm,重量42公斤。您知道嗎,它在90Hz以上的頻率竟然都能夠得到111dB的大音壓,這很不簡單(一般最大輸出的音壓都是以1KHz為基準來測的)。
箱裡塞滿吸音棉,低音箱室獨立
在瘦長金字塔箱體中,低音與中音單體處有隔板,把低音喇叭箱獨立分開。箱裡塞滿厚厚的吸音棉,還有底下二個相當大的低音反射孔。從這樣的箱體設計中,我們瞭解它既非氣墊式設計(喇叭箱密閉,內塞滿吸音棉,以少量空氣作彈簧讓單體長衝程動作。),亦非傳統低音反射式設計(大箱體大空氣容積,藉低音反射孔倒相作用增加低音量感)。Spirit of Music的設計是想兼得二者之長,既想用強烈的空氣彈簧提昇低頻速度感與增加控制力、又要利用低音反射增加低頻量感(其實與Mirage M-1的設計想法相同)。換句話說,這種設計想求得的是既快、又有衝擊性、又沈得下去、控制得住的低頻。至於量感,假若只使用一部後級來推,我猜它的設定滿足點應該是八坪以下的空間。在這樣的坪數以內,Spirit of Music還可以用「三一七擺位」。如果超過這個坪數,恐怕就要用「靠牆法」來擺喇叭了。若是用雙擴大機模式,當然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間中揮灑。
要如何取得高、中、低頻段的平衡呢?
在這樣的箱身設計基礎下,Spirit of Music用了一個Jet高音與一個香菇頭超高音,到底它要如何來取得傳統中、低音單體與氣動、鋁帶高音單體之間的平衡呢?我覺得這中間學問很大,Elac一定也覺得學問很大,所以才在背板上設計了一大片可以切換調整的裝置。想想看,一個Jet高音單體振膜等於十個1吋凸盆高音單體的振膜,再加上以再生堂音為主要訴求的4π香菇頭,會不會因此而產生高頻過頭而中、低頻不夠的失衡現象呢?想瞭解這件事,我們先要知道,Jet所負責的頻段是2.6-9KHz,而樂器的基音大約在5KHz就是最高點了。所以,Jet實際上也負責許多的倍頻泛音。至於香菇頭,您所聽到的是更高頻的泛音,說得抽象些,它負責的都是音樂的「氣韻」。
以複雜的微調與雙擴大機模式取得平衡
有了這樣的正確概念,我們再回頭來看消費者要如何來使Spirit of Music的高、中、低頻段達到平衡的要求。Spirit of Music利用複雜的香菇頭、Jet、較低的中音喇叭(也就是18公分直徑的中音單體)調整,以及提供雙擴大機這二種方式來取得整個音域的平衡。先說三個單體的調整。在背面那塊大金屬板上,最上面的第一組就是4π香菇頭的調整。您可以讓它動作,也可以把它切掉不用。假若要讓它動作時,又可細分為要在6KHz或9KHz、12KHz處讓高頻通過。換句話說,也就是分頻點可變。除此之外,香菇頭的極性也可以轉換。
第二組調整是Jet高音單體的調整。這個高音不能切掉不用,它一直都要使用,只不過為了配合香菇頭的調整,它必須決定是否要讓比較低的頻率通過(Lowpass On/Off)如果要「低通」,則又可以選擇6KHz、9KHz、12KHz的分頻點。此時,Jet的量感又可以做三段調整。再下來,是Lower Midrange(也就是那個18公分中低音單體)量感的調整,它也是分三段。
再往下看,就是喇叭線接端了。Spirit of Music用了三組WBT高級喇叭接線端子,請注意看最下面那組,它寫明「For Single-Wiring」,也就是說如果您只用一組喇叭線、一組擴大機接Spirit of Music時,喇叭線就要接在這裡。此時,上面那二組接端要保持跳線連接的狀態。假若您要用雙喇叭線,就必須先把跳線拿掉,負責高頻段的那組喇叭線接在最上面那組(High Frequency Range,也就是香菇頭、Jet與11.5公分直徑那個中音)端子上,而負責低頻段的線接在最下面那組(Low Frequency Range,也就是那三個18公分單體)端子上。
雙擴大機模式對音域平衡很重要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雙擴大機使用法。所謂最重要的意思就是「雙擴大機的使用可以讓高頻段與低頻段無法取得平衡的系統或空間得到解救的機會」。不過大前提是二組後級中必須有一組是可以控制音量的。以Spirit of Music的情況而言,最好是推高頻段這組後級可以控制音量。我在寫Spirit of Music時的最後定稿就是用雙擴大機的模式來寫的。
看到這裡,讓我們回頭整理一下思緒:Spirit of Music提供了非常優秀的高音單體,並且預先設計了多重微調的功能,好讓使用者得到更細膩的表現。假若遇上系統與空間上無法以微調求得整體聲音的平衡,還可以利用雙擴大機的模式來作更大的頻域平衡調整。所以,如果您將Spirit of Music買回家,請不要辜負了原廠苦心設計的初衷,好好將它調整到最佳狀態。
或許有讀者要問,我是怎們做高頻段微調的?我把香菇頭維持在On的位置,分頻點設在9KHz,相位為正。Jet也是On的位置,分頻點設在6KHz,量感擺在+的位置。而那個Lower Midrange的量感也是在+的位置上。為什麼要這樣調?憑感覺而已,我覺得這樣聽起來比較順耳。我想每套系統、每個空間都應該會有其相對應的不同調法。
Spirit of Music還有什麼精彩處我漏掉了?對了,為了配合整體造型,Spirit of Music還提供了相當漂亮的黑色底板以及腳釘。裝上之後不僅增加美觀,還讓Spirit of Music能夠站得更穩。
以數種後級推過,各擅勝場
在聆聽Spirit of Music期間,我用過好幾套後級,包括Bryston 7B,一部叫ATT A-20的德國A類後級。還有就是以我的ARC D-115推高頻段、Manley 350推低頻段的雙擴大機模式。前級還是用MBL 6010,訊源則有Vimak以及Sonic Frontiers T3/P3。在此我要坦白說,用Sonic Frontiers這套數位訊源時,Spirit of Music的表現提昇了一大截,不過定稿還是以Vimak為主,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與以前的經驗比較。
好了,前面說了那麼多,我相信讀者們對於Spirit of Music的種種細節應該很瞭解了,接下來就是聲音表現的測試。在此我要先說使用一部擴大機推Spirit of Music時的情況。從以前聽Elac喇叭的經驗中,我們知道Elac的特性在於高頻段纖細靈動,充滿飄逸感。中頻段與低頻段反應迅速明朗,但是並非溫暖厚實型。因此,如果想把Spirit of Music喇叭的優點盡情發揮,軟調空間應該是最好的選擇,此時,您可以選擇「三一七擺位法」來擺它。假若您的空間屬於硬調,那麼在喇叭擺位上恐怕就不適合「三一七擺位法」,讓喇叭離牆太遠。而是應該採取比較近後牆的擺法。這樣的擺法有二個好處,一方面讓中頻與低頻的量感提昇;另一方面則讓高頻距聆聽者更遠,產生更好的空間感。
不是每種喇叭都可以三一七擺位
說到這裡,我要順便提一件事,那就是對於喇叭擺位的誤解。許多人以為任何喇叭都適合以「三一七擺位法」來擺,其實那是不對的想法。在大空間中,「三一七擺位法」離後牆很遠,因此必須是中頻與低頻都十分充足的喇叭才適合。假若空間不大,一般瘦長型喇叭可能還能夠以這種方法來擺。若是空間相當大(8坪以上),我的經驗是許多瘦長型喇叭必須犧牲一些音場的深度表現,而將喇叭靠後牆近些擺,這樣才能取得高、中、低音域的平衡。
以ATT與Bryston來推表現最好,可惜…
在我家,Spirit of Music的喇叭擺位離後牆有二公尺遠,假若我以單擴大機來推它時,音質表現最好的是ATT A-20,它的甜味與光澤美極;推力最大、小提琴木頭味最足的是Bryston 7B。以這二部後級來推Spirit of Music,您都可以充分享受到香菇頭與Jet高音單體的特性,尤其是Jet,我認為Spirit of Music充滿甜味的音質與富有光彩的音色、還有小提琴弦樂群的量感大多來自Jet。至於香菇頭,它實質上大部份時候都是在營造飄逸的氣韻。不要因此就以為它不重要,如果您將它關掉,就會發現聲音變「死」了。
而在中頻段的表現上,Spirit of Music不是多到會肥的中頻,而是健康飽滿帶點緊、又圓潤的中頻。無論是人聲或樂器,您都會感覺像麵包出爐後抹了一層蜂蜜或油,光澤很美。
至於低頻段的表現,在一部擴大機的情況下,我要坦白說它的高、中、低頻段在我的空間中並無法取得平衡。不要忘了我的聆聽空間非常大,假若我要開大音量讓低頻足夠,則中高頻與高頻的量感就會太多。反之,假若中高頻與高頻的量感適中時,低頻量感就明顯的不足。我想,如果我將Spirit of Music放在Mirage M-1的位置上(也就是靠牆很近),Spirit of Music的低頻量感可能就夠了。不過這樣會損失一些音場的深度感。何況,我一個人也無法搬動Spirit of Music。所以,對於Spirit of Music的「平衡」這件事,我們就交給雙擴大機模式來負責吧!
可惜啊!這二部表現優異的後級都沒有音量控制,所以在雙擴大機模式使用下,我僅能用它們來推低頻段。反而是整體表現都不如這二部擴大機的ARC與Manley 350被我拿來定稿。並不是我好壞不分,而是它們是試聽Spirit of Music期間使用時間最長者。
雙擴大機模式才能滿足整體的平衡性
以我家的老搭檔ARC與Manley採雙擴大機模式來推Spirit of Music時,它的表現又如何呢?雖然在音質與音色上稍遜ATT與Bryston,不過我最注重的高、中、低頻段平衡感毫無疑問可以得到。在得到整體平衡之後,我赫然發現瘦高造型的Spirit of Music所發出來的聲音並不「瘦高」,反而是飽滿寬廣又擁有很強控制力的,這就是它的個性。此外,因為細節表現豐富,使得所有樂器與人聲的質感更真實,堂音也清清楚楚。弦樂群的量感在得到低頻段的平衡之後更顯其迷人之處。再者,那個18公分中低音與二個18公分低音單體也充分表現出強力渦輪增壓的特性,前後的活塞動作既猛又不脫掌握,使得低頻段呈現出反應快速又結實的特質。還有,音場的表現也是Spirit of Music的一絕,它營造出一個很自由、無拘束、喇叭消失的音場。
弦樂量感足
除了上述特質之外,聽EMI普列文版「仲夏夜之夢」第一首時,從它低頻轆聲的感覺就可知低頻與極低頻的驅動力相當好,不過量感並非底下鋪上厚厚一層那型。而小提琴細節非常多,解析力無論在那個頻段都很好,弦樂群相當大且綿密。
聽Philips版阿卡多羅西尼「弦樂奏鳴曲」感受也很好,小提琴琴聲甜而亮麗,弦樂摩擦的質感特別美。穆特「卡門幻想曲」那張的第一首「流浪者之歌」特別的纏綿,小提琴的強弱對比幅度大,伴奏樂團飽滿聲音飽而有力,反應快速。撥奏的琴腔共鳴很真實。唱「卡門幻想曲」時小提琴的木板味十足。不過,依我對小提琴的認知,我覺得如果Spirit of Music在音色上再暗一些就更妙,因為這樣木頭味會更濃。
鋼琴延伸自然
在鋼琴表現方面,低音鍵結實,而且弦振感非常好,高音鍵清脆中不失木頭味。在聽史麥塔納「我的祖國」鋼琴版時,以及聽米開蘭傑里那套「德布西/拉威爾」第一張第十一首與十二首時,同時有高音與低音鍵二端的表現,那真的很棒。高音的木頭聲加上甜味與光澤,低音鍵則雄壯有力且自然的延伸下去,這實在驚人。從此處鋼琴低音鍵重鎚般敲下的效果,再次驗證Spirit of Music的低頻、極低頻推力非常傑出。
人聲嬌柔真實
您知道嗎,Spirit of Music唱許景淳「天頂上的月娘」是我所聽過最迷人的,她帶有軟軟細細柔柔甜甜的韻味。不僅是她的歌聲,連所有的樂器伴奏都同樣變嬌柔了。尤其是第一首的大提琴,真的「腮奶」(台語,撒嬌之意)很多。第二首的貝司與腳踩大鼓合在一起的聲音既柔軟又有彈性,很是迷人。吉他的聲音脆甜中有帶有柔味,鈸亦然。第四首吉他一彈出來,就會發現速度感很快,因為吉他弦彈動的那一剎那好像喇叭的振膜也像弦那麼輕盈迅速的「彈」動。請注意,我用的是「彈」這個字。
聽阿藍尼亞與蓋兒吉爾這對夫妻檔的唱片時,我也發現Spirit of Music所唱出來的聲音表現與我在東京International Forum A音樂廳中所聽到的特質幾乎一樣。阿藍尼亞的聲音有嘹亮、具穿透力的特質,可說是小一號的帕華洛帝。而蓋兒吉爾美在聲音的溫暖與圓潤,這些特質Spirit of Music一點折扣都沒打。
細節、堂音豐富
有一張PRT版Hermann Scherchen指揮1954年單聲道錄音「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非常傑出,擁有的人不多,我自己也已經很久沒聽它。這次再拿出來聽,覺得它仍然是非常傑出的版本。如果您有這張CD,應該會驚訝於這張單聲道的錄音竟然這麼的傑出,它管弦樂的飽滿,細節與堂音甚至連今日的錄音都難以企及。當然,這也是因為Spirit of Music能再生出很好的細節,所以您才能分辨得出錄音中堂音細節多與少的差別。
為聽音樂而痴迷
音響迷聽音響為什麼而痴狂?為音響器材嗎?不!為了音樂,尤其是從好音響中傳出來的音樂。我想,只要您是真的「用心」在聽音響、享受音樂,都會贊同我的看法。若要達到這個目的,我認為Spirit of Music的表現已經夠格,而且是很高的水準。以在我家的環境系統搭配表現而言,我對Spirit of Music的要求就是整體的音色還要再暗些。至於低頻量感,我不敢奢求一般二件式喇叭在「三一七擺位」下能夠在我家產生具有軟綿綿包圍感的雄厚低頻。但是,我推測Spirit of Music在一般空間中應該有實力展現這樣的低頻量感。至於中頻與高頻段的表現,由於我家空間大,聲音受邊界(牆面)以及駐波的扭曲遠小於一般家庭,所以對於Spirit of Music的音質判斷會很準確。
我認為Spirit of Music已經物有所值。尤其,在同時擁有4π以及Jet這二個傑出高音單體條件上,Spirit of Music應該是空前的,這也是它最強的賣點。